橋梁裂縫出現的幾種類型及原因
橋梁病害表征主要為撓度加大、表面破損、裂縫出現、混凝土碳化,剝蝕及鋼筋銹蝕、結構局部構造破壞及人為破壞等。大部分的病害都可以表現集中在裂縫方面,如撓度加大而出現裂縫、表面破損而出現表面裂縫、混凝土碳化造成鋼筋銹蝕而產生的裂縫等等。
一、裂縫種類
( 1) 塑性裂縫。
混凝土澆筑后開始凝聚,由流態變成塑態,再變成固態,在塑態階段產生的裂縫稱為塑性裂縫,是一種早期裂縫。它主要是由施工不當引起的,如混凝土攪拌時間過長,使混凝土凝固速度加快,造成結構上的微裂縫; 養護不好,造成現澆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過快,產生的不規則的裂縫; 施工時振搗不充分,或混凝土的析水過多等。
( 2) 收縮裂縫。
混凝土凝固時由于體積變小發生收縮而產生收縮裂縫。收縮裂縫主要發生在混凝土的表面,裂縫細密,分布均勻,多沿梁、板的長邊走向。大體積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較為多見,側面也常見,預制構件多發生在箍筋位置上。高度較大的混凝土梁,一般在腰部產生豎向裂縫,集中于構件中部,中間寬兩頭細,而在底部則沒有。這主要與配筋的密度相關,配筋密的地方裂縫少,配筋疏的地方,混凝土無法承受拉應力而開裂。另外,含泥量大的混凝土也容易產生收縮裂縫。為了防止這類裂縫的發生,應該控制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過大,嚴格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應振搗密實,對板面進行抹壓: 同時要加強混凝上的早期養護,并適當延長養護時間,避免曝曬。
( 3) 拱橋徑向裂縫。
截面整體性差: 在拱橋設計中,拱圈均按整體的組合截面計算。但為了便于施工,拱橋( 如雙曲拱橋) 又常采用預制裝配、化整為零的施工方法,導致截面的整體性較差。
( 4) 腹下箱間間隙處縱向裂縫。
該處裂縫產生的原因是在原橋預制箱體間隙填筑混凝土時因粗骨料過大,卡在箱間使產生空洞,施工后再用砂漿抹平,從而使表面有裂縫。拱腹預制箱體縱向連接處的徑向裂縫產生的原因與此相同。
( 5) 墩臺帽裂縫。
不論在主橋還是引橋的墩臺帽處,沿橋軸線方向均有一上下貫穿墩帽的裂縫。這種原因主要是由于局部應力所致. 因橋面恒載和活載的作用力集中地通過立柱傳至橋墩,使其周圍墩頂其他部位產生拉應力。
( 6) 拱腳裂縫。
我國修建的拱橋大多數為拱腳固結的無鉸拱橋,拱腳處承受很大的負彎矩,是最易破壞的地方。拱腳處一旦出現較大的裂縫,拱肋在兩個平面內的抗彎剛度和抗扭剛度都會產生很大變化。
- 上一篇: 關于橋梁檢測車剎車不靈的原因
- 下一篇:橋梁伸縮縫病害防治措施